什麼是黑氫?
黑氫經由瀝青煤氣化製成,煤在高溫與水蒸氣及氧氣反應產生合成氣,再進行氫氣分離。不同於再生能源生產的綠氫或搭配碳捕捉技術的藍氫,黑氫對環境的影響極為嚴重。根據國際能源總署 (IEA) 資料,生產 1 公斤黑氫排放 22 至 26 公斤二氧化碳當量,成為污染最嚴重的氫氣種類之一。
為什麼黑氫仍然存在?
儘管聲名狼藉,煤炭基礎設施完善且監理力道不彰的國家仍持續使用黑氫。持續使用的幾個原因:
- 由於鐵路、礦場、燃煤電廠與煤製氫化工產業的既有投資,轉型成本變得高昂且複雜。
- 部分地區因排放監理鬆散而沒有碳定價制度,黑氫價格明顯低廉。
- 氨與甲醇等製造業長期需求仍依賴化石氫。
隱性影響與社會成本
黑氫的影響遠遠超過直接排放。每產 1 公斤黑氫排放超過 20 公斤二氧化碳,公然違背氣候目標。開採煤礦會汙染水源、土壤、空氣,同時釋放甲烷與有毒金屬。礦區周邊生態系統承受空氣品質惡化以及生態破壞。儘管黑氫看似經濟實惠,對健康、環境與氣候造成的隱性成本終會成為整個社會的沉重負擔。
邁向更潔淨的氫能途徑
專家認為必須逐步淘汰黑氫以實現永續能源轉型,需要進行政策與技術的深層變革。主要措施包括:
- 執行更嚴格的工業排放規範。
- 依生產方式建立透明氫氣標籤。
- 實施公平碳定價機制,反映真實社會成本。
- 將投資導向綠氫技術,實現更低成本、更潔淨的生產。
- 支援依賴煤炭地區與產業轉向替代生計。
- 推動標準、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國際合作,實現公平轉型。
結論:氫能的關鍵轉折點
黑氫不是解方,而是代價高昂的環境與經濟錯誤。唯有投資綠色替代方案並優先考慮永續政策,全球社會才能確保氫能在能源轉型發揮正面作用,而非延續汙染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