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綠氫價格於 2030 年下降 30%:成本趨勢與產業展望

歐洲綠氫價格於 2030 年下降 30%:成本趨勢與產業展望

綠氫成本下降

根據 DNV 出版《2025 年能源轉型展望》最新分析,歐洲利用再生能源生產綠氫的成本預計於 2030 年下降 30%。下降主因是電解技術持續進步、風能與太陽能成本下降以及大型氫能計畫陸續投運帶來的規模經濟效益。值得注意的是,殼牌公司在鹿特丹港建設的 200MW 「荷蘭氫一號」旗艦計畫,反映歐洲各地加速推動綠氫部署的整體趨勢。

技術與市場發展

電解裝置設計與製造效率的進步是降低成本的核心,新系統生產每公斤氫氣的能耗更少。此外,隨著更多再生能源電廠建設完成並整合氫能計畫,電力成本 (影響綠氫整體成本的主要因素) 預期將持續下降。特別是歐洲北部與西部宣布多項新計畫,突顯產業對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的脫碳氫能產品信心日益增強。

價格落差:綠氫與藍氫

儘管成本有望下降,DNV 的分析指出綠氫與藍氫 (以化石氣搭配碳捕捉技術生產) 仍需數十年才能具有成本競爭力。由於現有天然氣基礎設施的優勢、部分地區原料成本較低以及再生氫能設施的高額資本支出,價差持續存在。這代表儘管綠氫競爭力持續提升,仍仰賴持續補助或法規支持,方能在難以減碳的工業領域加速採用。

展望未來:邁向氫能經濟

綠氫成本預計於 2030 年大幅下降,在氨氣製造、煉鋼與重型運輸等脫碳選擇受限領域,歐洲氫能產業有望強健成長。隨著產業與政府利害關係人共同合作的政策框架與投資獎勵,歐洲可能持續穩居全球綠氫市場領導地位。然而,可能要拉長至 2040 年之後甚至更久,才能與既有的藍氫體系在價格上完全競爭,這也突顯整體價值鏈策略規劃與持續創新的重要。